主 人
就是我们自己
首页
时光隧道

胡泽国:关于城乡一体化改革的思考和研究

——取消户籍隔离制度,土地国有化,全民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改革是扩大内需市场的需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共产主义事业建设的目标(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三大差别,其中就包含消灭城乡差别),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现有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力水平进步和发展。

  要解放生产力,首要是解放人,因为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要解放人首先要解放束缚人的工具;要解放束缚人的工具就必须解放中国户籍制度;中国户籍改革应该说是解放人的关键步骤,户籍改革已经势在必行,要改革户籍,必须改革户籍利益;要改革户籍利益,必须解放中国公民隔离和等级制度。

                          一、从政治层面讲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天赋人权下公民应该是平等的,但实际是不平等的。干部、知识分子、工人、农民,还有企业家是严格的等级制度的。宪法明确规定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农民是被领导阶级,为什么?这里我们不必要去追究和谈论,只要大家认识到他们的不平等就行了。

  国家为什么需要限制农民进城?为什么进城了也不能享受同等待遇?那就是城里人享受着农民不可比喻的特殊福利待遇。这种国家待遇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养老等方面,这系列待遇来源是什么呢?是国家。国家的财政收入来源于什么地方?一是国家企业创造利润;二是国家税费收入;三是国家资源销售和经营收入等,请看这些来源那一项与农民没有关系?国家财富本质上是全国人民的财富,凭什么只分配给城里人?农民天生低人一等吗?中国从十九世纪开始有多少人祖辈不是农民?多少人不是农民出身?

  如今“南非取消了种族隔离制度,但是中国却还存在着类似于种族隔离制度的户籍隔离制度,户籍与暂住证规定类似于南非的人口注册法、通行证法;我们的农民工无法在城市安居,只能回到农村,以及城乡二元教育制度、医疗制度、金融制度、基础设施制度等,与南非的隔离与差别待遇制度十分相近。”(著名中国问题专家胡星斗语)中国必须废除户籍隔离制度,而不是改革户籍制度。

                          二、从发展层面讲

  改革中国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不仅仅是解放农民,让农民进城,更重要的是解放农业生产力,为开辟农村农业市场扫清道路和障碍,为农村农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在农村土地改革中农民可以获得相应土地补偿金,农民可以选择已经掌握的资金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继续发展科学农业生产,也可以拿着钱进城务工,或开创新的产业以及农业工业商业配套产业。

  中国户籍改革和农村土地改革为农村市场打开大门,也为扩大国内内需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为劳动力市场合理流动创造机遇。

  户籍隔离制度不利于打破城乡互动,产业互补,尤其是不利于发展农业产业,不利资金、科技和人才向农村转移,其实农村有更广阔的天地,农村有更大市场,农村有美丽蓝天和清新空气、甘甜的泉水,更有广阔的土地。那里是知识人才和资金的天地,是理想飞翔的天堂。

  废除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有其历史背景和积极现实意义,农村土地国有化符合社会主义公有制要求,更适合未来社会资源和管理社会化发展要求。

                         三、农村土地产权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在代表全国政协视察团发言时指出,这些问题包括:(1)土地经营承包关系和耕地保护、(2)国家粮食安全、(3)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4)改革农村金融体制、(5)引导城市资本有序进入农村、(6)改革城市户籍制度和完善农村社保“六个命题这些问题。

  农村土地产权改革成为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农村土地产权集体所有制成为城乡经济一体化的严重障碍,是影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一大重要阻力。

  统筹城乡的“第一块深水里的硬石头”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中很大一部分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保证基本土地制度不变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其流转;还有部分右派经济学专家鼓噪直接把土地私有化,考虑土地资源完全自由化在市场流转;在这里我们提倡农村集体土地国有化,土地不实行流转办法,农村国有土地实行国营、股份制企业、个体承包、集体联合经营等办法经营农村土地。

                        四、国有化产权改革的优势

  农村土地产权国有化与土地集体所有和土地私有化改革具有不可比喻的绝对优势,利国利民,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是共产主义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根本

  首先农村土地国有化符合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原则,符合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社会资源的原则,使用权可以在国家有计划发展的要求下在整个社会流转。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经济已经失去了巨额国有资产所有权,不能再失去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所以不能实行农村土地私有化。

  同时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对城乡政治、经济、文化的隔离问题已经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阻碍农村经济进步和发展,所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必须改革。

                    (二)有利国家有计划发展规划农业农村经济建设

  只有国家所有制才有利于合理合法有计划调整和规划我国农村农业的科学发展,有计划实现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科学技术现代化代替当前小农经济。

  当前集体个人承包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我国农业已经严重落后国际先进农业很多,所以必须迅速改革我国农业发展环境,尤其是土地所有制形式。更不利于国家整体规划发展。

  农村土地私有化将可能进一步恶化农村土地环境,激化农村矛盾,扩大两极分化,要有效预防国有企业改制的矛盾,防止土地再次轮为国家资源三步曲。先股份制,后私有制,最后被国外企业侵吞。农业发展有可能进入混乱无序状态,不利于国家有效宏观调控和规划。

                       (三)有利于解决土地矛盾纠纷

  农村土地国有化有利于解决因为土地征用而产生的系列矛盾。国有化只存在一次性国家给予农民补偿,以后国家和企业征用土地仅仅需要支付地上附属物补偿,以及违约补偿,且具有明确的补偿对象,克服了过去农村土地征用中承包人与村集体、企业、国家等的矛盾。并且土地使用严格按照国家发展规划使用土地。

  集体所有制和私有制不具备解决和克服这些问题和矛盾的条件。

                     (四)有利于解决户籍矛盾和方便户籍管理

  农村土地国有化,国家依法给予补偿,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可以根据自己发展需要在城乡流动,城乡居民可以依法承包经营农村国有土地。城乡居民在户籍权利上逐步统一,消灭城乡户籍差别。从管理角度更加方便快捷,实现全国电子身份卡管理办法,进入所在地仅仅需要在当地户籍管理部门刷卡登记。户籍登记地址仅仅代表出生地或是居住地。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和私有化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土地与农民有着紧密的利益关系,谁也不会自动放弃,尽管很多农民不从事农业生产,土地荒废,但他也同样不会主动放弃土地。如果国有化以后企业和农民不按照合同要求经营土地,国家有权收回土地,考虑重新承包经营。

                    (五)有利于解决长期以来中国工农政治矛盾

  农村土地国有化有利于解决农民被隔离在城市以外,有利于工农政治权利的平等,包括享受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可以在国有化过程中,一次性对农民实行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基本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过去我们的政治体制一直是工人阶级领导,那么实现土地全部国有化以后,工农地位平等,也可以自由流动,消除了城乡隔离。

  很显然,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私有制都无法真正摆脱阶级划分,城乡隔离,无法摆脱城乡差别。

                  (六)有利于农业农村经济产业化集约化科学技术现代化

  农村土地国有化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将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引入农村,积极迅速发展农业产业化,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实现农业集约化发展,可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农、林、牧主体发展方向。

  如果按照集体土地个人承包制和私有制,不仅很难实现城乡资金、技术、人才流动,而且对发展农业企业会人为增加大量成本,而且企业会按照利润最大化方向发展,不可能按照有计划的发展,农产品市场会经常性发生大幅度波动,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七)有利于城乡公民利益一体化

  只有当所有公民与土地脱钩以后,每个人的条件和环境是基本一致的,那么社会统筹和社会利益才可能一体化。城乡居民社会福利和保障平等也才是公平的,才可能为居民自由流动创造条件,尤其是城镇人员希望到农村去享受美好自然的愿望就可以实现了。

  如果是现有土地集体所有体制和土地私有化,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不仅不可能把农民解放出来,调整分配格局,扩大内需,反而可能农民真的地也失去了,生活的根据也没了;要不就可能把农民束缚更紧,不利解决农村问题,扩大内需市场。

                     (八)有利于农村土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农村土地国有化可以因地制宜,有计划的发展农林牧渔业,尤其是充分利用我国现有土地资源。比如农村部分土地退耕还林以后,耕是退了,国家补偿也拿了,但是林却没还;还有大量山区地区人员稀少,由于过去毁林严重,至今山山都还是光秃秃的;还有农村大量土地个人承包以后,不管不问,耕地荒芜,人都进城好多年没回去看过。国家应该怎么办?只有建立国营林场,灵活承包制度,严格执行承包经营责任等。

  集体土地承包制度和私有制国家就很难进行土地有效利用和管理,因为土地都属于个人绝对使用权和相对所有权。

                     五、农村集体土地国有化改革的要点

  (一)、农村土地国有化,村、乡只是参与政府土地管理的机构,不是所有权机构,是协助政府管理和合理使用土地的管理机构。

  (二)、农村土地国有化,不是将农民从土地上赶出土地,而是更加强化土地和合理合法使用权力。土地国有化可以避免征用土地补偿矛盾,一切以政府管理机构为中心。农村土地使用国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实现有效宏观调空。

  (三)、农村土地国有化更有利于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逐步消灭城乡二元结构差异,消灭我国自古以来的等级制度,也可以有效促进户籍改革和城乡资金、技术、劳动力、居民、市场等互动,有利于产业互动互补和集约化经济发展。

  (四)、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民那里去?愿意种地的还是种地,愿意进城可以进城;城镇居民也可以自愿选择到农村发展农业事业。

  (五)、土地改革以后相应配套管理办法是一卡管理制度,经理人管理制度等,土地改革有利于促进三大差别(工农、城乡、脑力体力差别)的消灭,同时有利于从政策上推进公平正义建设,比如:劳动保障、医疗保障、 教育、住房、社会福利等改革。尤其促进消灭工农等级制度具有积极意义,解决了社会主义制度下阶级等级和阶级歧视的弊端。

  (六)、农村土地国有化并非并非是加重农民负担和消灭农民生产资料,相反国家政策鼓励和奖励农民科学种地,不得以国有土地名义增加农民负担,反过来我们需要直接补偿农民耕地费用以及其他费用,一旦土地荒废一是要追究荒废责任,二要收回土地。农民使用土地会根据国家政策补贴和奖励。土地是不是商业化,要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需要来决定。土地使用用途将更加详细和明确。

                      六、土地国有化意义重大而深远

  农村土地国有化,对促进当前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以及未来社会化发展趋势具有决定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为和谐社会建设创造条件,为实现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创造条件。把农民和工人从等级制中解放出来,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也把城市工人解放出来,农村农民进城和城市居民下乡产生良性互动,城乡优势互补,扩大下岗工人就业面,也给进城农民生活工作提供合理合法依据,尤其是以农村创业面带动就业面,发展农村产业,建设真正新农村。

  二是为建设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力。一方面在土地转化中,农民可以取得部分土地补偿金,为农民扩大再生产和开展经营活动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为城镇资金、技术、人才下乡创造条件,解善农村发展面临的资金、技术、人才环境。

  三是为未来高科技农业产业发展创造条件。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提高,人类达到科技生产力水平必须实行发展与控制时期,是产业化、信息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农业时代,社会就必须对生产发展、消费物资分配与资源管理等必须实行计划管理,必然要求资源社会化所有和管理社会化。

  四是从政治上具有绝对积极进步意义。由于全国土地国有化,将标志着全国人民身份和地位的平等,法权平等拉开了序幕,从实质上来说国家政策将消灭建国以来的工农等级制度,城乡差别制度,建立创业就业城乡互动制度。

  五是户籍改革和农村土地改革也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城市建设也需要大量劳动力

                       七、户籍改革必须坚持制度改革

  为迎接国家户籍制度改革,积极适应城市人口增长趋势,把城市中的流动人口纳入城市人口进行同一管理,实行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改变过去二元制户籍制度的各种弊端,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保证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享有同等权利,让所有在城市居住、就业的人都能够平等参与城市管理,享受城市居民平等待遇,履行城市居民同等义务,是在新的社会转型期内,做好户籍制度改革和人口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早日实现的必然要求。

  计划经济时期所实行的二元制户籍制度,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人为地造成了城乡之间的差别。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人力资源潜力很大。但由于农村人口流动,长期受到户口限制,人力资源不能按市场规律正常流动,形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农民贫困买不起城市所生产的工业品,国内市场需求不足、流通不畅。城市人力资源匮乏,城市建设发展缓慢。

  伴随改革、开放的形势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中央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各项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农村的各项社会保障不断增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也创造出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农村人力资源市场活跃。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丰厚的物质基础,为户籍制度改革铺平了道路。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的时机已经到来,担忧户籍制度改革后,农村人口会大量涌向城市的因素不断减少,各级政府要抓住机遇,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是牵动全体公民的大事、喜事。研究户籍改革试点单位的经验教训,可以说是喜忧各半,改革往往处于两难境地时又退了回去,究其主要原因,是受到了附加在户籍制度背后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困扰。我们只有大胆抛开那些不合理、不公平的社会保障政策,户籍制度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各级人民政府要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对于在改革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拿出解决方案。 如:对城市容量、城市资源、城市管理、城市就业等重大课题进行研究。怎样让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与城市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无缝衔接,拿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预测改革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风险评估,提出规避和化解的方法,为政府决策出谋献计。要加强政策、理论研究,用科学的理论成果,积极推动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使负责城市管理的政府各部门,特别是人口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得到转变,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得到更新。由原来只管理户籍人口,兼管流动人口的模式和方法,向整体管理、统一管理的方向发展。由原来的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方向发展。

  研究广东、浙江、河南等地户籍制度改革中途停止的经验教训,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多年来存在着很大差别,由于户籍不同,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也就不同。其次户籍管理的方法与模式也有所不同,农民户口在迁移和流动中受到了很多限制,如农村户口不得迁移到城市,异地迁移的农民只能迁往农村,男性农民迁移会受到更多的条件限制等。城市居民的户口迁移,此城市迁往彼城市的居民,也要受到很多条件限制,基本无法正常迁移。给老年退休投靠子女,夫妻两地分居,带来了许多麻烦。

  多年以来,在严格的计划经济时代,控制全国人口流动,严重地浪费了人力资源,阻碍了生产力向前发展,遗留下许多历史问题,造成了诸多的社会矛盾。特别是二元制户籍制度背后,存在着各不相同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各不相同的社会福利待遇,已成为现时户籍制度改革中的一大障碍。

  农民,本是职业划分中所用的名词,不是户籍管理中的专属用语。在二元制户籍制度下,农民进城务工难、子女就学难,改革开放以来农民虽然可以进城务工了,但被称为是农民工,不能享受城市工人所享受的各种社会保障,同工却不能同酬,事实上形成了劳动领域里新的不平等、不公正。

  要解决好各种社会矛盾,就必须积极推动户籍制度的改革。笔者对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有以下几方面建议供大家商榷:

  一,要做到全国人口居住、迁移、流动、就业、自由选择,首先要做到管理有序、公平对待、服务周到。管理有序,是自由选择的保障;公平对待,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权,发挥人力资源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占主导作用的关键;服务周到,是政府办理公益性事务中的效率标准。

  只有改变原有的户籍管理职能,才能建立城市和农村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才能彻底改变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二元制户籍管理制度。目前情况下,首先要取消农民户口,改变户籍管理中的二元制为户口登记制度。户籍登记的作用只是证明:人的国籍、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出生地址、居住地址、生存与死亡状况,不能作为其他证明,更不能成为享受各种社会保障的附加条件,还户籍管理于本来面目。

  二、户籍制度改革是中央政府提出的,是一项政策性非常强的改革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各个政府部门,要走向农村,走向社区,为户籍制度改革提供服务,为百姓提供相关政策信息、劳动市场需求信息、城市资源配置信息,努力做到信息透明、信息对称。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户籍制度改革工作的领导,防止出偏差。防止借取消农民户口之机大刮集体腐败风,非法侵占农民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防止农民农转非后成为新的三无人员(无土地、无职业、无社保);防止无居住、无就业、无就学条件的人盲目进入大、中城市;防止出现城市资源紧张、城市管理混乱。

  三、应对户籍制度改革后带来的城市人口增量,政府要提前做出工作安排,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要预先做好城市各种资源的配置。组织建立好各种管理和服务机构,整合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户籍改革工作,充分发挥各级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帮助、支持政府完成这一重大的改革任务。

  四、各级人大、政府要适时制定政策、法规,为户籍制度改革提供保障。

  五、户籍制度改革前后需要大量的人口信息,各个政府部门必须积极协调、密切配合,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信息管理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必须具备高科技含量的技术装备。技术装备以及所需资金必须提前到位,这是户籍改革成功的必备条件。

  六、要明确户籍制度改革是为人口合理流动、迁移、居住、就业、就学、保障公民的自由选择权,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服务的。必须和各种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相剥离,必须和某些政策限制相区别,这样人口登记、人口统计才能真实、准确,户籍制度改革才能达到应有目标。

  户籍制度改革所涉及的各种资产、产权的转换,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的转移,要依靠城乡政策的调整来解决,要靠市场经济杠杆来自然平衡。决不能搞强制命令,更不能搞一平二调和共产风。不能靠一次户籍制度改革就把历史遗留问题全部解决掉,户籍制度改革也不能因这些问题困扰而停止。政府在这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大家解释清楚,取得人们的支持与理解。

  七、 随着改革开放的形势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扶植农村政策的出台,加之取消了各种农业税收,农村的各种社会福利、义务教育、医疗、养老等各种社会保障近年来明显提高。这些都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条件,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也为城、乡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做好了前期准备。

  人们所担心的户籍制度改革以后,农村人口会大量涌入城市。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可能出现,要靠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两种手段来调整。人类就像候鸟一样,哪里适合自己生存发展就落户到那里,政府要尊重公民这一自由选择权,决不能再搞强制命令、画地为牢。

  笔者认为:户籍制度改革的时机已经到来,我们要大胆尝试、大胆改革,决不能半途而废。改革将会使人民的思想更加解放,社会生产力更加提高,社会将变得更加公平,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社会主义根基更加稳固。只有坚持制度改革,才是唯一的出路。

 

                            来源:社科院   来源日期:2008-9-25   本站发布时间:2008-9-25

主人就是我们自己   版权所有 © 2007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4区15号五矿大厦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13011152297  电子邮件:xkk1118@qq.com
ICP备案号: 京ICP备06052824号-1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