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人
就是我们自己
首页
时光隧道

中国现代美学的资源与实践

郑玉明 冯学勤


  由中华美学学会、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社科联、浙江大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报》等单位联合主办,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美学与文论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现代美学的资源与实践”全国高层论坛近日在杭州召开。中国现代美学是中国美学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西、传统—现代文化激烈碰撞的历史语境中,中国现代美 学诞生了包括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宗白华、朱光潜、丰子恺、方东美、牟宗三、徐复观等美学大家和思想巨子,为整个中国美学的发展贡献了丰富的学术资源。此次论坛的召开,正是对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中国现代美学的资源与实践进行深入发掘、梳理和总结,以更好地推动中国现代美学的研究和民族美学的发展。 

  认真总结中国现代美学的特点,对其历史地位、现实意义等进行深入挖掘,是此次论坛所研讨的重要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聂振斌研究员总结分析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指出,中国现代美学是在吸收了西方美学思想的新观念、新方法后,通过与中国固有的思想传统相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它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区别,体现了中国美学思想的现代性特征;它不是西方美学思想的移植、照搬,而是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仍保有民族文化特色,特别是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行合一”的特点,把学术思想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杭州师范大学金雅教授深入概括了中国现代美学的重要特征,分析了中国现代美学的精神传统对当前美学研究的启发。她指出,突出的人生精神、内在的诗性情怀和强烈的文化批判意识是中国现代美学的三大重要特征,在当前世纪之交的巨大社会变革和价值转型中,我们应坚守审美的人生情怀,在新的高度上发展中国现代美学的人生精神。 

  客观分析中国现代美学的理论得失,归纳总结中国现代美学名家们的具体思想精神是此次论坛讨论的又一重要话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刘悦笛研究员对中国上世纪20、30年代以“生命艺术化”为焦点的审美主义思潮进行了总结,认为从吕澂等的生命只作为起点到朱光潜的生命情趣参与到宗白华的生命本身艺术化,表明了中国审美主义的渐次成熟与日臻完善。首都师范大学王德胜教授、潘黎勇博士对中国现代美学的审美功利主义思维范式作了分析,认为中国现代美学因社会、政治问题的影响,试图通过审美的感性层面对人性的改造来重建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具有审美功利主义的倾向,不同于西方现代意义上康德式的审美无利害, 并由此形成了自身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强烈冲突。在具体美学家研究方面,聂振斌研究员对蔡元培的美育精神进行了总结概括。他认为,重视人格精神、超越精神、创造精神和献身精神是蔡元培美育精神的四个重要方面。安徽大学宛小平教授重点分析了朱光潜美学思想中的科学精神,他把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具体阐述了科学精神在这三个阶段的表现。湖州师范学院余连祥教授、杭州师范大学莫小不教授和浙江工业大学郑玉明博士等分别对丰子恺播种“艺术心”的审美教育思想、宗白华对中国书法形式的论述以及王国维的“古雅说”对中西诗学传统的接受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深入把握中国现代美学精神传统的基础上,批判继承、认真汲取其理论营养,以进一步推动中国现代美学的研究与当下民族美学的建构,是此次论坛探讨的第三个重要问题。浙江大学王元骧教授指出,中国现代美学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就,非常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吸收,但当下的美学研究应当有超越中国现代美学的更高追求。他特别针对美的认识这一问题,深入阐发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对美的思考最终指向的是人生态度的调整,这是中国现代美学传统中应该被重新深入认识,并在思想上有所突破的重要问题。王德胜教授指出,在评价中国现代美学的意义和价值时,应当注意当下思考的“期待视野”,即应当结合着对“共和国美学”的评价来进行,只有这样,中国现代美学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够重新显现出来。浙江科技学院杜卫教授在发言中强调,中国现代美学名家们在美学研究时都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直面动荡的国家民族现实,寻求国家民族的解放之路是他们美学研究的终极目标。他们既强调审美、美学研究的独立,同时又重视美育研究,这使其美学研究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品格,这是今天应该继承的宝贵精神传统。中国社会科学院徐碧辉研究员指出,中国现代美学中的人生艺术化思想,不只是指生活的时尚化,更重要的是指人应自由地承担人生责任,这是我们在继承中国现代美学的精神传统时应该注意的。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6卷本)首发仪式和中华美学学会中国美学研究基地揭牌仪式。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收录了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宗白华、朱光潜、丰子恺等6位中国现代美学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大家的名篇经典。中华美学学会中国美学研究基地以中国美学尤其是中国现代美学的研究为特色与主攻方向,以城市美学研究、审美与艺术教育研究为辅翼,充分依托中华美学学会的高层学术资源,积极开展美学理论研究、审美文化建设与美育实践,积极推动美学研究与审美实践的发展。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来源:《光明日报》     来源日期: 2009-05-19    本站发布时间: 2009-05-19 

主人就是我们自己   版权所有 © 2007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4区15号五矿大厦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13011152297  电子邮件:xkk1118@qq.com
ICP备案号: 京ICP备06052824号-1 (站长统计)